跳到主要內容
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
網頁導覽
:::
首頁
藏品查詢
分類瀏覽
English
首頁
> 藏品資訊
::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圖檔授權標示:
木雕浪人參魚chilat
編號
編 目 號
:
AT001623
主題
分類1
:
玩具
名稱
登錄名稱
:
木魚
中文 名稱
:
木雕浪人參魚chilat
-數量-
單 位
:
個
數 量
:
1
所屬族社
所屬族群
:
雅美族
尺寸/度量
長
:
760
mm
寬
:
330
mm
外觀描述
型制/特徵描述
:
上魚鰭有一孔,可穿線懸掛"
功能/意義
功能
:
玩具
藏品描述
描述
:
本件國立臺灣博物館藏「雅美族木雕浪人鰺 chilat」(館藏編號 AT001623),採自於臺東縣蘭嶼鄉,為男性族人閒暇時製作的娛樂性木偶,也作為主屋內之吊飾。
本件木雕以整塊木料雕刻成,長 730 mm、寬 360 mm、厚 36 mm、淨重 2385 mm,全件呈魚型,黃褐色,整體外型刻劃出嘴、背鰭、臀鰭、尾鰭等構造,並線雕出眼睛、鰓、胸鰭等構造的線條,再以黑彩線條強調眼睛、腮、背鰭的硬棘等處。背鰭穿有一孔,可穿線懸掛,尾鰭上半部有部分斷裂。
雅美族在閒暇之餘,除了製作陶偶之外,也會用木材雕刻木偶。雅美族的木偶依其種類大致看分為人型、動物型和船型等三種樣式 [1],其中動物型木雕的製作風格近似於陶偶,僅製作出動物的粗略輪廓,不過有時也會在木偶上施以彩繪。雕刻的題材廣泛,包含與生業型態密切相關的家畜、家禽、魚類等。在達悟族文化中,浪人鰺是一種強悍兇猛的魚,以自製魚槍獵捕到浪人鰺的男性,能彰顯自身的尊嚴與榮耀 [2]。
木偶除了作為休閒娛樂之物,也可視為平時鍛鍊雕刻技巧的方式之一。製作出的木偶,除了作為賞玩之物,也可作為主屋內之吊飾,有時也會如陶偶般作為小孩的童玩。每個人製作的目的不盡相同,但所雕刻之物一定是與族人息息相關的事物。
本件為 1945 年自總督府博物館接收的藏品,目前臺博館共典藏有 6 件動物型木雕,依據種類可分為鳥型木雕 3 件、魚型木雕 2 件以及羊木雕 1 件,除了羊木雕為戰後所購藏的大型木雕外,其餘皆為戰後自總督府博物館所接收的藏品。魚型木雕之中,除了浪人鰺之外,還有一件木雕鬼頭刀魚(館藏編號 AT000813),從器表上的穿孔來看,應該也是作為主屋內之吊飾。這兩件都屬於目前博物館中較少見的早期雅美族木偶典藏,目前僅知史前館也典藏有一件木雕鬼頭刀(館藏編號 19990700002)。
註釋或參考文獻:[1] 胡家瑜、崔伊蘭主編,1998,《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》,頁 230-237,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。[2] 夏曼.藍波安,2012,《天空的眼睛》,新北:聯經出版公司。
(楊紹紘於 2020-05-16 最新修訂。)
藏品典藏資訊
取得方式
:
接收
回上頁